支撑天地往返!探秘JF-22超高速风洞
美光執行長梅羅塔(Sanjay Mehrotra)指出:「這座工廠具有歷史意義,新進記憶體技術將帶領美國強化經濟和國家安全,並推動半導體業的創新和競爭力。
我無法預見阿扁拿到權力後,全然背棄他從政標舉的理念主張,更嚴重的錯誤是「見識太淺」,驚覺醒悟李登輝的權謀太晚。電視開著,正播放央視製作的抗戰紀錄片,講述「大刀隊」事蹟。
......」這是在「九一八事變」後,黃自譜曲、韋瀚章作詞的〈抗敵歌〉。一九四九年節節敗退的國軍到了撤離大陸的最後階段,汪叔叔、汪媽媽帶著五歲的兒子,從江蘇千辛萬苦地到了廣州。我不熟悉大刀隊的國軍將領,但〈大刀進行曲〉卻是生在腦子裡,開口就能唱的: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。李登輝在黨內權鬥,無關「外省權貴精英」、容不下第一位台灣人總統,掃除兩蔣黨政軍體系舊部,只是為了打造他個人在「後蔣」時代,無可取代的台灣人共主地位。強虜入寇逞兇暴,快一致永久抵抗將仇報。
爸打麻將的老戰友,好幾位叔伯伯都要投給「捍衛中華民國」的新黨候選人趙少康,最後當選的是民進黨提名的陳水扁。爸爸雖然對李登輝有質疑,但還是遵照黨部指示,決定投給國民黨提名的黃大洲。文:李耀泰(澳洲新南爾威斯大學社會學系) 「新台灣人」戴維斯(Quincy Davis III,aka「護國神Q」,如下圖1)是台灣第一位歸化的籃球員。
「黑人自助餐」在講些什麼? 圖2:詞彙的情感分析。鄉民們的自我認知體現出黃種人的自卑感(在社經地位上低於白人、在運動競技和爭取權益方面低於黑人)、殖民主義和主流種族論述對於台灣的影響、對於他者文化和經驗的不了解(cultural alienation),以及認定黑人是歧視黃種人的主要威脅來源——這些種族化(racialized)的認知和歧異,都受到制度/結構性種族主義的影響。當「黑人的命也是命/黑命攸關」(Black Lives Matter, BLM)在美國各地風起雲湧時,[1]在台灣最大的網路論壇批踢踢(PTT)卻不見太多對於黑人平權運動的支持,「黑人自助餐」這個負面詞彙仍然持續被使用。從這些推文中可以看到批踢踢鄉民模糊了種族歧視言論的焦點,反而認為在美國,因為政治正確的關係種族議題被放大來檢視,而黑人會將對他們不利的言行解釋為種族歧視。
而黑人對於種族議題總是過度敏感。結果發現鄉民們除了從文化和科學/生理兩種角度歧視黑人、批評黑人的雙標和隨意抱怨之外,也反映了他們如何在種族位階上賦予不同群體(包括他者和自身)特定位置以及看待群體差異。
舉例來說,八卦版一篇貼文「[爆卦]美國法官因為講出尼哥遭到停職」,轉貼了路易斯安那州一名女法官家裡遭竊的新聞。類似的貼文和留言包括:「[問卦]美國尼哥都這麼衝動嗎?」、「尼哥到底有沒有腦,拿刀跟一群拿槍的警察對幹?」、「智障黑人,難怪被歧視」、「尼哥智力就是這樣」、「黑人基因中只有腦衝、樂天,說真的就人類中的野蠻人」、「黑鬼智商普遍較低」、「沒同情過尼哥阿,尼哥智商高的就少數,大部分都低能兒」、「這麼聰明就不是尼哥了」。2013年他放棄美國國籍,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與護照,並代表中華隊出賽。要消弭種族之間的潛在衝突,增加對於他者經驗的連結性(relatedness)以及對於結構性種族主義的了解,乃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。
」、「警察鎮壓一定是黑人先開槍」、「黑人就像是野獸一樣,犯罪次文化」、「白人警察對黑人嚴格是有根據的,黑人真的問題很大」、「尼哥=罪犯,看到他們最好躲遠一點」、「黑人一堆窮人,窮人才會整天說別人對不起他」、「尼哥治安差,不管到哪個國家都愛搶劫、賣假包,不然就是愛滋氾濫、搞內戰」、「為何尼哥連疫苗都打不好?」[3]在文化種族主義之下,黑人的文化和價值觀被認為低於白人,並且和特定的犯罪行為連結在一起,例如認為黑人居住較多的社區犯罪率偏高等迷思。當「黑人的命也是命/黑命攸關」(Black Lives Matter, BLM)在美國各地風起雲湧時,[1]在台灣最大的網路論壇批踢踢(PTT)卻不見太多對於黑人平權運動的支持,「黑人自助餐」這個負面詞彙仍然持續被使用。文:李耀泰(澳洲新南爾威斯大學社會學系) 「新台灣人」戴維斯(Quincy Davis III,aka「護國神Q」,如下圖1)是台灣第一位歸化的籃球員。
細看發文內容和推文脈絡,有許多的「正面」情感使用的是嘲諷詞彙(例如「黑人自助餐好棒棒。如同仇女的網路鄉民們使用「女權自助餐」一詞,黑人自助餐意味著:種族如同女權等口號,被黑人隨意「濫用」來爭取(不應得的)權利。
既然「黑人自助餐」一詞在網路上被普遍使用,本文也來「批踢踢看天下」一番,分析該詞所出現的幾個主要看板(八卦版、政黑版、NBA版),從2013年7月到2021年11月之間關於「黑人自助餐」、「BLM」、「黑人」、「尼哥」(nigger)、「種族歧視/腫足騎士」的發文、回文和推/噓文(共6萬3293筆資料)。2013年他放棄美國國籍,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與護照,並代表中華隊出賽。
然而近來台灣職業籃球聯盟P League+(PLG)針對他是否應被歸類為本土球員或「洋將」的身分認定進行投票,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。要消弭種族之間的潛在衝突,增加對於他者經驗的連結性(relatedness)以及對於結構性種族主義的了解,乃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。類似的貼文和留言包括:「[問卦]美國尼哥都這麼衝動嗎?」、「尼哥到底有沒有腦,拿刀跟一群拿槍的警察對幹?」、「智障黑人,難怪被歧視」、「尼哥智力就是這樣」、「黑人基因中只有腦衝、樂天,說真的就人類中的野蠻人」、「黑鬼智商普遍較低」、「沒同情過尼哥阿,尼哥智商高的就少數,大部分都低能兒」、「這麼聰明就不是尼哥了」。而黑人對於種族議題總是過度敏感。「文化種族主義」(cultural racism)一詞已被廣泛討論,主要論點是兩種對立的視角和位階差距:「文明的」白人相對立於「野蠻、未開化的」有色人種。雖然直覺上,「自助餐」、「種族歧視」等詞彙充滿了負面意涵,但結果發現正面和負面的情感比例倒是相當一致,除了在2020下半年的BLM運動和疫情期間的仇恨亞裔事件,負面的情感高過於正面的情感。
「黑人自助餐」在講些什麼? 圖2:詞彙的情感分析。新聞裡提到女法官因為在家觀看監視器的錄影時使用「尼哥」和蟑螂等詞來描述竊賊,影片的曝光使得女法官被停職。
台灣關於人種及文化差異的討論並非新鮮事。圖3:主題分析(10主題)|Photo Credit: 本文作者提供 圖4:主題分析(15主題)|Photo Credit: 本文作者提供 種族是個假議題:黑人總是過度敏感 批踢踢鄉民們普遍認爲在美國,種族是個假議題,更多的是政治正確。
Q的事件以及在網路上諸如「黑人是籃球的運動」以及「黑人就是比黃種人強,所以有台灣身分證還是算洋將」等種族言論,提供了我們一個省思種族歧視、身份、公民權(citizenship)、和台灣認同的機會。結果發現鄉民們除了從文化和科學/生理兩種角度歧視黑人、批評黑人的雙標和隨意抱怨之外,也反映了他們如何在種族位階上賦予不同群體(包括他者和自身)特定位置以及看待群體差異。
文化種族主義從批踢踢上認為BLM就是黑人「趁亂搶劫」的論述中可以發現:「尼哥:BLM又可以公然搶劫了,爽。」、「警察鎮壓一定是黑人先開槍」、「黑人就像是野獸一樣,犯罪次文化」、「白人警察對黑人嚴格是有根據的,黑人真的問題很大」、「尼哥=罪犯,看到他們最好躲遠一點」、「黑人一堆窮人,窮人才會整天說別人對不起他」、「尼哥治安差,不管到哪個國家都愛搶劫、賣假包,不然就是愛滋氾濫、搞內戰」、「為何尼哥連疫苗都打不好?」。舉例來說,八卦版一篇貼文「[爆卦]美國法官因為講出尼哥遭到停職」,轉貼了路易斯安那州一名女法官家裡遭竊的新聞。這篇文章下的推/噓文包括:「尼哥玻璃心,跟支那玻璃心一樣」、「沒辦法,在美國罵尼哥是極度政治不正確」、「只有黑人才能講尼哥」、「靠北喔,法官才是受害者吧?」、「好慘,被尼哥搶還不能罵尼哥」。
對於黑人的歧視言論不只展現在文化層面,鄉民們甚至認為這種文化差異是與生俱來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圖中出現的「正面」情感並非表示批踢踢鄉民對於BLM或跨種族團結的支持。
從這些推文中可以看到批踢踢鄉民模糊了種族歧視言論的焦點,反而認為在美國,因為政治正確的關係種族議題被放大來檢視,而黑人會將對他們不利的言行解釋為種族歧視。|Photo Credit: 本文作者提供 本文先使用了台灣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的中文情感詞典,[2]針對所蒐得的資料進行情感分析(如圖2)。
鄉民們的自我認知體現出黃種人的自卑感(在社經地位上低於白人、在運動競技和爭取權益方面低於黑人)、殖民主義和主流種族論述對於台灣的影響、對於他者文化和經驗的不了解(cultural alienation),以及認定黑人是歧視黃種人的主要威脅來源——這些種族化(racialized)的認知和歧異,都受到制度/結構性種族主義的影響《路透社》引用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張軍表示,應維護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,各國的合理安全關切也應得到認真對待。
因為俄羅斯的否決,草案並未通過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國與巴西、印度等國一同投了棄權票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Photo Credit: BBC News 9月28日,中國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,有記者提問,「為什麼中國沒有更明確地譴責俄羅斯?這會不會給其他地方的分裂分子提供一個錯誤信號,特別是在台灣地區?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:「我們始終主張各國的主權、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,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都應該得到遵守,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重視,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該得到支持。
國際譴責與中國回應 在舉行所謂公投後,俄羅斯上周宣布吞併烏克蘭盧甘斯克、頓內次克、赫爾松、扎波利沙四個地區,在國際上受到廣泛譴責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,「今日烏克蘭,明日台灣」持續成為網絡上熱議的話題。
決議呼籲所有國家、國際組織和機構不要承認俄羅斯的吞併聲明,並呼籲俄羅斯「立即、完全、無條件地撤出」在烏克蘭領土上的「所有軍事力量」。本文經《BBC News 中文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被俄國豬隊友拖下水,中國在俄烏戰爭的「中立」越來越受國際質疑 黎蝸藤《帝國解體與自由的堡壘》:中國在俄烏戰爭是贏家還是輸家?為何不敢明言為俄國撐腰? 《BBC》事實查核:俄烏戰爭開打後,中國和印度向俄羅斯買了多少石油? 俄烏戰爭期間中國政府動作不斷,意在用人民幣打破美元的「油元循環」 拜登政府利用俄烏戰爭離間中俄,離間不成也要把中國拖下水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Photo Credit: Getty Images / BBC News 烏克蘭被佔區的公投難以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汪文斌稱,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,同烏克蘭問題有著本質的區別,兩者沒有任何可比性,任何借烏克蘭問題影射、關聯台灣問題的企圖都是別有用心的政治操弄。但這也並不代表中國支持或承認這次公投。